一、筛选培养基原理
- HAT选择性培养基
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需在含次黄嘌呤(H)、氨基蝶呤(A)、胸腺嘧啶(T)的HAT培养基中培养。氨基蝶呤可阻断DNA合成的主要途径,而骨髓瘤细胞因缺乏次黄嘌呤-鸟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(HGPRT)无法通过补救途径存活;杂交瘤细胞则借助脾细胞来源的HGPRT酶存活。
二、专用血清的作用与选择
-
胎牛血清的应用
- 提供生长因子、低分子营养物(如氨基酸、维生素)及缓冲能力,减少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。
- 需选用低内毒素、高批间稳定性的专用血清,适用于难养细胞(如杂交瘤、原代细胞)。
-
血清浓度优化
实验表明,15%浓度的专用血清可显著提高融合率,1只小鼠脾细胞融合后铺12块板,无需添加饲养细胞或中途换液,平均每板集落数≥3.2个3。
三、操作注意事项
-
细胞融合前准备
- 骨髓瘤细胞(如SP2/0-Ag14)需提前培养至足够密度(小鼠:1×10⁸/瓶)。
- 血清分装使用,避免反复冻融污染。
-
筛选后培养
融合细胞经HAT筛选后,需在含专用血清的培养基中扩大培养,并通过ELISA、抗原特异性检测(如荧光标记法)进一步筛选阳性克隆。
四、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
- 融合率低:可能因血清批次不适配,建议平行测试多批次血清后择优采购3。
- 细胞生长不良:优先检查血清质量(如内毒素水平)、浓度及培养条件(温度、CO₂浓度)。
通过HAT培养基与专用血清的协同使用,可高效筛选出目标杂交瘤细胞,并保障其后续增殖需求